close

轉貼:掌握終端先機 競逐輕強關鍵
 

2012/03 月號

機械技術/提供

文/陳念舜

 

回顧蘋果公司從2009年底陸續推出的雙i系列產品,讓台灣過去整個世代迷戀WINTEL情結的電腦品牌、代工廠商,遭致迎頭痛擊;然而,對於機械產業裡,尤其是CNC工具機廠商而言,卻反而因其採用一體成型的金屬機殼而受惠,也帶動2010整機與零組件荒。展望今年,由於超薄型筆電勢必在終端消費電子產業刮起旋風,其次世代機種更已進入關鍵成本控制期,須靠供應鏈發揮所長!

 

繼去(2011)年下半年在英特爾公司(Intel)號召下,各PC品牌大廠相繼投入開發Ultrabook,在今年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展(CES)展場上,已可見到高達數十款機種出籠,顯見今年占台灣出口產業主流的終端消費電子產品發展的主軸,勢將聚焦於第二波超輕薄筆電(Ultrabook)、智慧電視(Smart TV)、智慧手機Smart Phone)以及平板電腦(Tablet PC4大產品。
 

但隨著各家Ultrabook產品差異化空間縮小,價格勢必成為決定Ultrabook熱賣與否的決戰關鍵。除了由英特爾公司透過旗下投資部門Intel Capital,史無前例成立3億美元基金,支持Ultrabook供應鏈廠商創新研發,只要取得青睞,便提供資金與推薦。若從此4大產品裡異中求同,又可依其對於輕薄、高強度金屬機構等需求貫串。

金屬機殼風起 成型技術雲湧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過去基於成本考量,廠商多採用塑膠機殼;但隨著蘋果產品掀起金屬機殼風潮,因其擁有美觀、輕量化、耐衝擊、散熱佳、防電磁波及可回收等優點,讓需求量暴增,滲透率亦逐步走高。

分析其組成結構,每部NB可使用的金屬部分約有5件,分別是A件(上蓋)、B件(LCD框架)、C件(鍵盤框)、D件(底座)和內構件;而一支手機使用的部分約有2~4件,分別是A件(上蓋)、B件(LCD框架)、C件(鍵盤框)及內構件。各金屬機構件成型技術亦相對多樣化,包括壓鑄、沖壓、擠壓、鑄造及金屬射出等,加工廠商各擁其主。

其中,沖壓法係透過機械沖壓金屬材料方式成型,具有快速和低成本優勢,目前多半應用於中低階產品,及成、濱川及嘉彰的技術都屬此類。半凝固射出成型法雖可改善成品縮水及毛邊狀況,大幅降低後續加工處理成本,適合大量生產;但最大問題是機台成本過高,廠商難以轉嫁,導致壓寶此技術的華孚虧損連連。

至於目前最熱門的熱室壓鑄法,則因使用模具小、技術成熟度高,適用於較小鑄型,有射出時間短、產出率高等優點。但機器結構較複雜、成本相對高,廠商以可成及鴻準為代表,所代工之蘋果、宏達電等高階智慧手機品牌所採用的一體成型(Unibody)機殼,係將鋁錠經過熱融後,切割成長條狀,再利用CNC工具機 (Tapping Center) 高速攻牙銑削出機殼形狀,因少了零件組合,能同時兼顧設計感、強固及輕薄等要求。

 

cost down空間足品牌廠有第二選擇

然而,由於定價高低勢將成為第二波Ultrabook能否普及化的主要關鍵;而一體成型(Unibody)機殼廠鴻準與可成產能不足,加上其工法複雜,能供貨廠商不多,也是導致鋁合金機殼價格居高不下之主因。機殼廠認為,現今Unibody產能與CNC機台成正比,能做到的輕薄程度最高、最具質感,但價格也最為昂貴,是高價產品如蘋果Macbook Air的市場。華碩跟進採用此一高貴的工法,使第一波出線的Ultrabook售價,至今仍遙遙領先其他非蘋陣營品牌。

除鋁合金機殼外,NB廠商第二選擇是傳統金屬沖壓件。因沖壓成型的產量越大,成本越低,目前每片售價約16~20美元,若平價Ultrabook廣為市場接受後,可望壓至每片10美元。業者預期,為了達到600~900美元的定價,品牌廠或基於成本考量,採用每片6~8美元的鋁合金沖壓機殼,而非單價40~50美元的Unibody機殼,前者終將勝出。如目前宏碁在成本競爭力的考量下,只有上蓋的部分採用鋁合金,且非一體成型工法,其CD件則以鎂合金為主體;東芝更將全機都採用鎂合金機殼,與宏碁價位相差無幾。

 

且因為可成及鴻準等業者,均已把產能集中在需要CNC機台的Unibody機殼上,使得鋁合金沖壓機殼市場供給較為不足,已有二線廠如華孚以傳統鎂鋁合金技術搶攻、濱川積極佈局筆電鋁合金機殼,積極搶食龐大商機。

 

另為符合Ultrabook單機成本及強度要求,也有廠商正開發「鋁骨」、「鋁皮+塑骨」或「鋁鎂壓鑄骨」等搭配鋁皮的解決方式,比起Unibody成本約最多省5成以上,如惠普就是採取鋁皮+塑骨方案。

 

宏碁電腦產品全球運籌中心總經理甘博隆指出:「由於除了產能有限外,更希望有獨特設計風格,所以宏碁未來在Ultrabook策略將不走Unibody製程。」目前該公司內部已在研究特殊技術,並與3~4家機殼廠策略合作,開發較獨特的金屬機殼製程,也不排除與零組件廠合資。

 

此外,也有其他品牌廠多方嘗試非金屬機殼,如先前即有華孚母公司神基開發之高玻纖機殼獲得英特爾認證,讓市場開始關注到玻纖材質。成本只有金屬機殼成本1/3的塑膠機殼,也是其中之一;並計劃加入尼龍或玻璃纖維等材質,加強塑膠硬度,以達到英特爾要求。機殼廠表示:「簡單來說,玻纖在製程上是塑膠加入短纖,或是在塑膠粒中加入配方,打造晶亮質感,包括神基、巨騰、甚至可成都具備玻纖製程能力。」

 

目前包括宏碁、華碩皆已分別透過代工廠,與機殼廠神基、巨騰,和IMR(模內轉印)廠森田、鑼洋等合作測試。例如將玻纖加入尼龍(PA),以增強韌性;或在外觀美化上,由於傳統IMR技術用於玻纖上,易被「沖墨」,致效果不佳,也讓IMR廠開始改搭配真空熱轉技術。據悉,森田便與美系品牌客戶開發塑膠超薄機殼,將其IMR技術應用在機殼上;巨騰則和2家品牌廠測試將塑膠應用在Ultrabook上,最快下半年問市。

 

更有代工廠訂下A件機殼(不含面板)厚度挑戰1~1.2mm的高難度目標,遠低於一般塑料約1.8mm的厚度;惟礙於製程難度太高,目前雖已生產出樣品,仍有「翹邊」、良率等問題待克服,預估最快可望在今年下半年量產。

 

面對高C/P挑戰 供應鏈省思商業模式

 

 

 

 

 

不過,宏碁公司產品經理史弘武於今年初參與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(PIDA)主辦之「2012光電大未來系列研討會」上仍表示:「雖然目前加工成本看來降低不易,但由於採用其他金屬或玻纖機殼的C/P值高卻質感不佳,使得短期內Unibody機殼仍會存在;至於沖壓機殼,大概要等到14吋以上大尺寸Ultrabook量產後,價格才會有競爭力。」

 

史弘武進一步指出,未來Ultrabook發展的2大挑戰包括:1.須額外支出250~300美元成本;2.非既有商業運作模式(Business model)與定位。他坦言,由於台灣電子代工業發展多年以來,各項元件成本已相當透明。有別於金屬結構成本,後者幾乎無從比價,其目前已接近電子元件成本的總合。「常常檢討了一個月電子元件的成本,省下來的可能還不如一項機構件。」

 

另基於Ultrabook機種對強度要求高,空間卻相當有限,Unibody機殼乃成為現今主流;惟其對於所需CNC工具機的投資金額大,且不利於ID變化快速的NB產業。他說:「以CNC工具機加工速度約每小時成型3件;但塑膠射出機同時卻可成型90件,兩者相差30倍。因此,前者若非常延遲交貨;便是或有某項產品良率才剛提升達標準,約3個月後又換新品。」

 

尤其是目前台灣代工廠利潤已進入「毛三到四」階段,更難以支撐採購大批CNC工具機。品牌廠每隔2~3個月就必須換一家代工,導致經驗難以累積,產品良率好不容易提升後又重來。反觀蘋果公司,則可直接採購CNC工具機後,再交給代工廠使用,後者僅賺代工費,卻不必擔心太多成本,競爭力當然節節高升。


原文網址: 掌握終端先機 競逐輕強關鍵 | 機械技術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哈日一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